豌豆潜叶蝇,俗称拱叶虫、叶蛆和串皮虫,属双翅目潜蝇科,因其幼虫潜食作物叶肉而得名。主要为害豌豆、蚕豆、油菜、甘蓝、白菜和萝卜等豆科作物和十字花科蔬菜。
豌豆潜叶蝇以幼虫潜入豌豆叶片表皮内,取食叶肉,在上下表皮间曲折穿行,造成不规则灰白色线状隧道。叶片组织受到破坏,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叶肉全被吃光,叶片上布满虫道,整个叶片变白,对豌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损害。防治方法好下:
1、清除杂草,减少虫源。(农业防治)
2、利用潜叶蝇成虫具有对黄色的趋向特性,在田中悬挂黄板,来诱杀潜叶蝇成虫。一般每亩悬挂20-30块,悬挂位置要高于豌豆冠层10厘米左右。(物理防治)
3、选用0.3%茚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生物农药防治)
4、选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倍内威)喷雾,或用50%灭蝇胺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化学农药防治)
利用药剂防治时,田间虫株率达70%以上,百株幼虫潜道数量接近100时为第1次施药期,间隔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以早晨露水干后8:00~11:00时用药为宜,顺着植株从上往下喷,以防成虫逃跑,尤其要注意将药液喷到叶片正面。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乐亭县农业农村局
技术联系人:刘振兴 13582569945 周桂梅18633133831 赵晖1771775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