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小麦正处于抽穗期,也是小麦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高发期。据有害生物网监测:麦蚜普遍发生,玉田调查平均百株蚜量69.3头,最高379头/百株;乐亭调查平均百株蚜量100头,最高150头/百株;滦南调查平均百株蚜量17头,最高57头/百株;丰南平均百株蚜量16头,最高55头/百株;遵化平均百株蚜量28头,最高70头/百株;迁安平均百株蚜量25头,最高45头/百株;由于昼夜温差较大且大风天气多,田间蚜量较去年同期偏低,但随着气温回升、麦田封垄郁蔽,蚜量将迅速增长。白粉病已在中南部麦田发生,乐亭、丰南、滦南等地调查,一般病叶率0.2%-0.5%,最高病叶率8%,较常年呈上升发生趋势。
气象预报:我市5月份降水量在45~6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平均气温19~21℃,比常年同期偏高0.5℃左右,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为害。各地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情报,积极组织实施中后期病虫害“一喷三防”;此外,近期大风天气较多,要警惕高空气传病害小麦条锈病的传入发生,坚持带药侦查,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和夏粮丰收。
防治指标:小麦蚜虫:百株蚜量800头以上或天敌与蚜虫比例小于1:150;白粉病:病叶率达8%-15%。
防治措施:重点控制麦蚜、白粉病、条锈病、纹枯病等,实施“一喷三防”措施。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并与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科学混用,综合施药,防病治虫防早衰防干热风,达到一喷多效。可选用噻虫嗪、吡蚜酮、苦参碱、抗蚜威等杀虫剂,加入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