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农业农村局 | 多措并举,示范带动—持续推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新机制
一、推广理由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对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稳粮保供任务更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推进投入品减量化,既要将不合理的化肥用量减下来,也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减量化工作面临新挑战。二是绿色发展要求更高。促进资源利用集约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方式绿色化,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力推进化肥减量化是必然要求。三是科学施肥需求更迫切。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经营主体施肥不均衡还较为突出。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化。四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是有效控制病虫为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改革背景 “十四五”期间,农业发展进入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对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要推进增效减量,迫切需要强化科学合理使用,提高农药化肥利用效率;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迫切需要建立农药使用监管制度,规范农药化肥使用行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病治虫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面对这些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扎实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工作。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兼顾粮食有效供给和环境质量改善,以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为引领,通过建立减量增效示范区,示范带动实施科学施肥,持续推进减量增效,有力推动农业走资源节约、利用高效、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关键创新 以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为引领,建立示范区,利用新模式、新举措、新技术实施科学用药、科学施肥,通过示范带动,持续推进我市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一是减药与保产并重。坚持产量与质量统筹、生产与生态协调、节本与增效兼顾,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点在“替、精、统、综”四个方面下功夫,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老旧农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替代老旧施药机械;精准预测预报、精准适期防治、精准对靶施药;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强化综合施策,推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二是精准限量施肥。夯实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精准制定发布施肥配方,进一步完善全市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加强示范引领。以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为引领,建立示范区,示范带动实施科学施肥,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四、主要做法 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组织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不断提高植保技术的普及率与到位率,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1、强化监测预警。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和植物疫情,加强调查监测,做好田间监测和调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布病虫发生消长动态,及时科学防治,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施药量。强化监测队伍建设,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开展系统监测、阻截与防控,加强产地和调运检疫的监管。 2、推进绿色防控。组织开展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和申报。在全市建设完成5个绿色防控示范区。选用理化诱控(专化性诱杀、趋避性防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替代化学农药,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集成示范绿色防控技术,扩大推广范围和使用规模,提升全市绿色防控技术水平。筛选绿色植保产品,加强新型植保产品试验,推广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合理搭配。 3、推进统防统治。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加强对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规范和管理,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和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加强对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政策支持,提升统防统治服务能力。 4、推进科学用药。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广泛宣传农药科学使用知识,推广安全高效新药剂、新剂型,强化合理使用农药,做到精准施药、轮换用药、交替用药,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 5、开展精准限量施肥。完善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按照“大配方+小调整”原则制定主要粮食作物施肥限量方案。指导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科学合理施肥,减少不必要的化肥使用,在保持稳产的条件下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6、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重点推广粮食作物高效增产施肥技术模式、蔬菜果树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等。宣传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指导农民广泛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化肥的作用。 五、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完成5个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6.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超过60万亩;到今年年底,可以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6%和52%以上的目标;全市依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1个,目前示范区内作物长势良好,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经验启示 建立健全减量化稳定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探索建立科学施肥撒药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减量增效。进一步发挥教学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产品和信息优势,组织开展绿色投入品、新型技术等研发创新,集成一批技术模式,加快减量增效技术和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持续推进产品和技术的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强化新型产品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整区域推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