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无障碍版 登录
最新公示:
首页 > 工作动态 >

唐山市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展示:(4)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赋能农业——迁安市彭店子镇顺宇家庭农场

发布时间: 2025-09-15 16:51:33

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赋能农业


迁安市彭店子镇顺宇家庭农场


摘要: 在燕山南麓、滦河之滨的迁安市彭店子镇,一座以特色种植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联农带农为使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顺宇家庭农场,正以蓬勃之势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农场通过科学规划种植结构、创新应用农业技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发展成为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出了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特色种植,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

1.jpg


顺宇家庭农场立足本地生态条件与市场需求,构建"三优一特"种植体系,形成以高油酸花生为核心,鲜食豌豆、优质玉米协同发展的特色种植格局。农场经营者王小江经过多年市场调研发现,传统作物种植效益趋薄,而功能型、专用型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基于此,农场将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扩大至200亩,占农场耕地总面积60%

在作物布局上形成"春豌豆-夏花生-秋玉米"的立体种植模式。每年3月抢播的早春豌豆,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前上市,填补市场空档期,亩均效益达4000元;5月种植的高油酸花生选用"花育51"等优质品种,借助覆膜滴灌技术实现亩产突破500公斤;秋季玉米种植则与当地饲料企业签订订单,定向供应优质青贮饲料。这种"短平快""高精尖"相结合的种植结构,使土地复种指数提升至200%,亩均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模式提高3倍。

2.jpg

豌豆收获期

二、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

农场在田间布设的10个土壤墒情监测站,可实时采集pH值、氮磷钾含量等数据,配合无人机多光谱成像技术,构建起数字化种植决策系统,精确计算出每块地的最佳施肥量,使化肥施用量减少30%,花生出油率却提高2个百分点。农场创新应用的"五新"技术体系成效显著:新型覆膜栽培技术使花生播种期提前15天,错开雨季提升品质;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40%、节肥25%;生物防治技术覆盖率达8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50%;引进的4CQ-1300型花生联合收获机实现从挖掘、去土到摘果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是人工的60倍;建设的200吨恒温储藏库,配套色选分级设备,使农产品损耗率由8%降至2%

3.jpg

利用无人机技术提高效率

三、联农带农,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农场创新构建"1+3+N"联农带农模式,即以农场为核心,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托管服务三种方式,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326户农户共同发展。对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农场以每亩1000元价格流转土地;对有种植意愿的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统一种苗、农资、技术、管理、销售),并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产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输出全程托管服务,每亩收取380元管理费。

56岁的村民李建国算了一笔账:"自家5亩地流转给农场,年租金5000元,在农场务工每天收入120元,总收入比过去种地翻了两番。"更可贵的是,农场每年组织20余场技术培训,培育出43名有技术的新农民,这些"土专家"已成为带动周边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5.jpg

为农户提供服务

四、全链延伸,激活产业增值新动能

面对初级农产品附加值低的行业痛点,顺宇农场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打造"种植+加工+休闲"的三产融合模式,使生产、加工、服务各个环节均成为利润增长点。一是与花生油加工厂家积极合作,可日处理原料20吨,生产出的高油酸花生油每升售价达40元,是原料价值的3倍。二是与科研机构积极开发的豌豆、花生、玉米等深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开辟50亩农事体验区,打造"春赏花、夏采果、秋收获"复合型田园综合体,开发"花生主题研学课程",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同时成为当地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来源:土地流转中心
编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