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区大力优化渔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推进河鲀鱼规模化养殖,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兴办加工实体延伸产业链条,为推进特色效益养殖业发展、增加渔户收入,推动出口创汇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曹妃甸区河鲀鱼养殖现状
曹妃甸区渔业资源丰富,共有海淡水养殖面积21.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1.2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1.4万亩;2020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5920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2906吨,海水养殖产量60274吨,淡水养殖产量 86020 吨),渔业总产值380334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695000万元的54.7%。
在曹妃甸区水产业发展中,河鲀鱼养殖生产始终是曹妃甸区水产发展最有特色的产业。2020 年河鲀鱼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1.62亿元,占全区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2.6%。养殖面积稳定在1.9万亩,年出口韩国、日本优质河鲀鱼产品700多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河鲀鱼生产、出口基地。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河鲀鱼标准化出口示范县”、“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河鲀鱼(红鳍东方鲀)之乡”、“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一批)”等荣誉称号。2015 年获得曹妃甸河鲀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发展措施
(一)规划引导
结合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以及省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曹妃甸区农业空间布局及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30年)》、《唐山市曹妃甸区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突出河鲀鱼养殖基地建设,以建业农产品加工厂、天正水产养殖基地为主,带动全区1.9万亩河鲀鱼养殖,年产量1200吨,出口700多吨,创汇1100万美元以上。建立起农业部河鲀鱼备案源基地2个,备案河鲀加工企业1个,出口食品(河鲀鱼)生产企业4个,出口加工用备案水产养殖场9个。
(二)政策扶持
唐山市曹妃甸区农业农村局按照河北 省农业厅《关于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和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冀农业特发〔2017〕19号)文件精神,实施了《2017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河豚鱼)发展项目》,通过实施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融资战略,渔业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基本形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科技支撑
曹妃甸区目前与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紧密的“产 学研”合作,2021年将在牧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创建曹妃甸省级河豚鱼原良种场,在良种库建设、新品种研发、病害防治、工业化循环水及精深加工工艺等诸多领域开展前沿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
(四)质量控制
结合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及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建设,全区上下不断改善优质渔业水域环境,着力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前,全区已建立出口备案基地9个。曹妃甸区河鲀鱼养殖开创了红鳍东方鲀养殖规范体系2009年制定了“无公害 红鳍东方鲀安全加工技术规范”唐山市地方标准,2010年1月1 日发布实施。养殖过程加强质量管理,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农、兽药等化学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出口河鲀鱼生产加工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出口河鲀鱼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体系、出口河鲀鱼农、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监控体系和疫情疫病预报防治体系以及出口河鲀鱼产品可追溯体系。
(五)龙头带动
曹妃甸区以建业农产品加工厂、天正水产养殖公司为市场主体,依托6家省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河鲀鱼养殖池塘,发展河鲀鱼养殖业,以养殖销售为主延伸加工业、农业生活体验及观光旅游业,园区产品统一管理销售,创建了“曹妃甸河鲀鱼”、“天正河鲀鱼”、“曹妃祥盛河鲀鱼”、“唐曹建业河鲀鱼”四个水产品牌。实施核心区+基地的经营管理模式,将养殖资源统一进行了土地流转确权,签订了资源使用协议,以合作入股及收购订单形式发展养殖基地。目前,共签定订单合同200份,带动劳动就业1400人。培育成立了“曹妃甸海冀”等6家水产养殖合作社,形成与渔户利益紧密联结的机制。
(六)产品衔接
目前河鲀鱼出口产品主要为活体、冰鲜及去脏河鲀,区内天正水产、惠通水产谋划开展河鲀鱼去毒技术研究,研发河鲀鱼设加工与高效利用技术;提高河鲀鱼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制、修订河鲀鱼河鲀鱼加工操作规范和各级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提取河鲀鱼肝油、胶原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等元素的技术工艺,开展新品种研发,将加工产品由低端水产活品或粗加工品,提升至高端精深加工品乃至营养保健食品。
(七)融合发展
曹妃甸区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发达,可利用陆地和港口运输优势,发展海产物流业。同时区内海岸线漫长平坦,目前以休闲垂钓、渔区观光、渔家乐美食为特色的休闲活动与蚕沙口旅游文化景区有机结合,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带动周边渔民致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八)品牌宣传
曹妃甸区重视品牌战略,注重打造多元化的河豚鱼文化和理念,曹妃甸河鲀鱼”和“天正河鲀鱼”营养安全、生态养殖、高营养、高品位成为了中国水产行业最具价值和受消费者推崇和信赖的品牌,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体系以及质量可追溯体系等资质认证,市场综合占有率、市场销售份额、市场覆盖率三项指标国内名列前茅。
三、发展成效
(一)生产规模
自1998年虾鲀混养模式开展以来,河鲀鱼养殖面积已稳定在1.9万亩,亩放河鲀苗60-75 尾,出池规格1.5斤-1.8斤/尾。全区养殖产量达1200 吨。
(二)效益情况
通过虾鲀混养实践证明,对虾增产率超过40%,同比发病率低46.2%,单 产平均达到150斤,河鲀鱼成活率达到100%,2016年河鲀鱼出池价格37.5元/斤( 规格1.2斤/尾以上),成本25元/斤,养殖效益相当可观。
(三)带动作用
曹妃甸区非常重视河鲀鱼产业,就河鲀鱼的产业发展、水产板块建设、品牌创建、水产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等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按照发展水产大基地,建设水产大板块的思路,建设了海水养殖两个万亩基地,虾鲀混养具有曹妃甸特色的高产高效优化模式在全国普及推广。海水养殖方面建立了17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在渔业生产中,积极推动水产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品牌战略,打响“曹妃甸河鲀鱼”这张名片,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农户近1000户。2020年曹妃甸区通过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复验。
(四)技术进步
在大田生产中,我区开辟了虾鲀混养(中国对虾“黄海1号”与河鲀混养)的新途径,全区现已形成越冬、繁育、工厂化养殖、大田养殖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低成本生产体系,对渔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四、主要体会
(一)生产扩大化与市场销售有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自1994年开始进行河鲀鱼养殖以来,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只是成鱼出口限于日韩,国际市场容量有限。国内养殖与消费还存在许多矛盾,直接影响养殖河鲀鱼类的健康发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渔业基地基础设施改造投入不足,财政整合项目资金支持渔业发展力度不够,整合手段有限。
(三)需要成立区内河鲀鱼管理协会
加强河鲀鱼行业管理和协调工作。开展相关养殖调查;组织实施农业部有关河鲀鱼管理规定,确保安全食用的可追溯性;协调对日韩的河鲀鱼出口贸易;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做好试食点的规划布局。
(四) 水产加工“多”而不“精”。河鲀鱼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车间、来料加工车间规模小,流水线设备不先进。
五、今后发展方向
如今,曹妃甸区代表河豚鱼养殖业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的通知》以及《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 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多玛乐园、牧海水产、鹏盛水产建设河豚鱼销售专柜和展示中心3个,与此同时曹妃甸区正在积极参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产业合作,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加综合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完善物流网络,进一步改善水产品流通环境,用品牌美誉驱动国内外市场销售,让更多消费者能享受到高标准、高品质的曹妃甸河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