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政策文件 > 内容

唐山市2022年花生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2-08-19 16:21     来源:唐山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     打印

以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为基础,重点抓好花生新品种推广,做好“三适一分”工作(适宜品种、适宜播期、适宜拌种包衣剂、种子分级),打好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基础;着力抓好“深松深翻、平衡施肥、精准防控”等关键技术,提高春播花生播种质量,为我市春播花生的优质高产高效奠定基础。

一、选用优良品种

1、示范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在我市生产示范中表现较好的有:中花24、冀花16、冀花19、中花215等大花生品种,冀花11、冀花18、冀农花12等小花生品种。普通花生品种有花育22、花育23、青花6、唐8252、冀花6、潍花8、白沙等。

2、抓好种子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有条件的播种前进行带壳晒种,晒种后选用适宜机械剥壳或手工剥壳,并将病虫害粒、发芽粒、霉变粒、损伤粒和杂粒拣出;然后按大中小三类进行分级,三级淘汰,一、二级分类保存、分级播种,播种前已剥壳的种子要妥善保存,防止吸潮影响发芽率。

3、拌种与包衣。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拌种或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可选用全程(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80ml+贝键(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0ml或高巧(60%吡虫啉拌种剂)30ml+卫福(20%萎锈灵+20%福美双)40ml+水250ml包衣,阴干种皮后24小时内播种。

二、科学整地、平衡施肥

1推广深松深翻。深松25厘米以上,隔年进行;深翻30厘米以上,每3-4年进行一次。 

2使用标准地膜。执行《聚乙烯吹塑农面覆盖薄膜》国家标准,选用0.01毫米厚标准地膜,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减少白色污染。

3、科学平衡施肥。花生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高产田或地膜覆盖种植的田块,将有机肥和化肥全部底施,亩施纯氮8-12公斤,磷(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氧化钾)9-12公斤,钙(氧化钙)8-10公斤;瘠薄地、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地块,全部有机肥和2/3化肥底施,其余化肥作为追肥施用,亩施纯氮4-7公斤,磷3-5公斤,钾5-6公斤,钙6-8公斤;肥力较低的砂土、砂壤土和生茬地,可增施花生根瘤菌肥,连作土壤可增施石灰氮、生物菌肥。

、提高播种质量

1、适期播种。大花生连续5日5厘米地温≧17℃,小花生连续5日5厘米地温≧15℃即可播种,覆膜花生4月25日-5月5日播种。高油酸花生适宜播期比同类型普通品种晚播3-5天。

2、足墒播种。花生播种适墒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在适宜播种期内要适墒播种,可借雨墒播种或造墒播种,如播种时墒情不足,播后应及时补水。播种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播后连续阴雨。

3、合理密植。双粒播种方式,大花生亩播8000-10000穴,小花生亩播10000-12000穴;中、高产地块可采用单粒精播方式,一般品种亩播13000-16000穴,播种深度3-5厘米。

 4、机械播种。 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控制垄高为10-15厘米,垄距为75-85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面宽45-50厘米,要保持花生种植行与垄边有10厘米以上的距离,利于花生下针。

、加强出苗后管理

1、及时撤土。当子叶节升至膜面时,及时将播种行上方的覆土摊至株行两侧,宽度约10厘米、厚度1厘米,余下的土撤至垄沟。

2、查苗补苗。花生出苗后立即查苗。缺苗较轻的地方在花生2-3叶期带土移栽,栽苗时间最好选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栽后浇水。缺苗较多的地方,及时用原品种催芽补种。

3、破膜放苗。覆土不足导致花生幼苗不能自动破膜出土的要及时破膜引苗。如幼苗已露绿叶,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以免高温灼苗伤叶。

五、规范机械播种,提高机械化水平

1、做好机械选择。选择花生联合播种机械,一次完成起垄、 播种、施药、施肥、覆膜等多道工序,满足对播种精度、密度和深度的要求。

2、做好机具调整。播种前要对播种机进行检查、调整和试播。检查播种机整机状况,做好机具调整和挂接。根据农艺要求,调整行距、穴距、排种量、施肥量、开沟深度等。 

3、做好机具试播。正式作业前要进行试播,检查播种质量、施肥情况、覆膜覆土等指标是否适宜。对没有达标的部件重新进行调整,符合播种作业质量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播种作业。 

4、规范播种作业。播种作业时,机组要对准、对正作业位置,膜头、滴灌带要用土压住、压紧,起步前打开药液开关。播种同时喷施芽前除草剂。喷施除草剂时注意不能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喷洒,以防除草剂药害。机械工作时应保持直线、匀速前进,种时应随时观察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装置的工作情况,以保证播种和覆膜质量。

六、推广应用新技术

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广应用花生轻简化栽培技术、花生单粒精播栽培技术、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新技术,简化种植管理,减少作业次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种子用量,降低农药、化肥投入。


网站地图